服务热线:0531-82950255

美文志/专栏

陈正国:永不褪色的信念

作者:当代散文 日期:2021年07月26日 浏览:3042 原创



二十五前,当我面对神圣的党旗,高举右拳,向党庄严宣誓的那一刻,我就坚定了一辈子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回忆起我的入党经历来,里面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波折”和耐人寻味、激我奋进的故事。

学生时代,我心目中的共产党员,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是信仰坚定、宁死不屈的江竹筠,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孔繁森……这些光辉而伟大的名字,潜移默化地教育着我,影响着我,激励着我,但我压根就没敢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高中毕业后,我怀揣着“条条大路通罗马”和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雄心壮志,信心满满地养过猪、种过瓜、打过面、务过工、做过小生意。为了心中那个让一家人过上幸福生活的致富梦想,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惜把汗珠子摔成八瓣,不怕毒辣辣的太阳晒黑我的肌肤。在这一段辛勤劳作的日子里,我虽然强烈地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越来越好,但我从未顾得上想过自己也能加入党组织的事情。

1991年8月份,因喜欢“舞文弄墨”,偶尔有“豆腐块”和“火柴盒”似的新闻稿件见诸报端或在电台播出,我有幸被鄄城县旧城镇党委、政府聘为专职新闻报道员。横跨黄河两岸的旧城镇,滩涂面积大,林茂粮丰,非常适宜发展畜牧养殖和种植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旧城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制定了在滩区大力发展西瓜种植、畜牧养殖,在非滩区大力发展棉花和蔬菜种植的工作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强镇富民目标,机关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纷纷深入田间地头,带头建起了“样板棉田”和“养殖基地”,群众收入连年大幅增长,腰包越来越鼓。党员干部勤政为民的模范行动,也深深感染和激励着我写出了《旧城镇干部都有“样板棉田”》《旧城镇干部科技示范园花香果硕》《麦收时节走北滩》《李现金带出养猪专业村》《旧城镇史口村赶着牛羊奔小康》《大棚养鸡富了三合村》等一篇篇反映镇村两级党员带领致富奔小康的模范事迹,渐渐地我也萌生了要加入党组织的念头。在一次饭后的聊天中,我支支吾吾地向我的“顶头上司”、时任旧城镇党政办主任的张主任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张主任首先肯定了我的想法和在新闻报道方面取得的成绩,但话锋一转,又语重心长地叮嘱我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加深对党的认识,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还要经得起党组织长期的严格考验。

张主任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语,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此后的两三年里,我没再提出入党的要求,但我一刻也没有放弃加入党组织的想法。由于工作需要,我先后参与过驻村帮扶、夏粮征购等多项工作。无论干什么工作,我都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是以身边的党员干部为榜样,认认真真、不折不扣地完成了镇党委、政府交给我的每一项任务。当然,我在努力干好工作的同时,还忙里偷闲系统地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党规党纪和最新的理论成果,深刻认识和全面领会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行动指南、发展历程、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随着对党的认识的不断加深,我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更加坚定,入党的愿望更加强烈,入党的心情更加迫切,入党的动机更加端正。在一个万籁俱寂的深夜,我情不自禁地铺开稿纸,郑重其事地向党组织写出了自己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学习更加刻苦,工作更加努力,自我要求更加严格。1996年8月份,黄河突发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洪水,黄河北滩生产堤岌岌可危,滩区数千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党员干部纷纷主动请缨,要求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我也不甘示弱,多次主动请战。领导见我态度坚决,便把我安排到了镇抗洪抢险救灾指挥部。在抗洪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白天,我和指挥部的同志们一起接听电话、接收防洪物资、发放救灾物品、统计上报受灾情况,忙得不亦乐乎;晚上,我则伏在灯下,撰写全镇党员干部抗击洪水及社会各界支持抗洪救灾方面的新闻报道,先后写出了《梁邦奎:黄河滩区一硬汉》《募捐献爱心、送旗谢深恩》《‘私塾’先生献爱心》等20多篇新闻稿件。1996年12月份,我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此后的日子里,我始终没有忘记入党介绍人刘书记给我说过的一段话:“一个人在组织和形式上入了党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在思想上入了党,并努力付诸行动,积极为党工作,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无论干什么工作,我都始终按照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遗余力地干好镇党委、政府交给我的每一项工作任务。1997年5月份,我被镇党委选派到周庄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当时的周庄村虽然只是一个300多人的小村庄,但由于宗族矛盾严重,家族之间纠纷不断,导致村两委班子瘫痪,人心涣散,夏季征购、农业生产等各项工作都几乎处于“停摆”状态。上任伊始,我没有急着“新官先烧“三把火”,而是深入到群众中间,深挖问题的根源。经过近一个月的走访调查,我终于找到了矛盾的症结所在,一是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二是“两委”班子选举不民主。对症下药,一切问题皆可迎刃而解。我结合镇纪委、财政、管区等相关部门对村里的财务进行了严格审计,合理的报销入账,不合理的由原任村干部“自掏腰包”,并张榜公布,还群众一个明白;召开全村群众大会,民主选举出了群众拥护的村主任和村会计。我在踢好头三脚的同时,又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一鼓作气为村里改造了电网、修建了七座生产桥、清理了田间的树木。桩柱实事都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群众对我自然是信任有加,村里的一切工作也顺理成章地走上了“正轨”。在我担任周庄村党支部书记的五年时间里,虽然苦了点,累了点,也受到了很多委屈,但当看到那一面面镇党委、政府颁发给村里的奖牌,以及村里群众那一张张笑脸,我的心里顿时又释然了很多,充满了难以言表的幸福与满足。

2004年8月份,我调入了鄄城县交通运输局,主管精神文明建设和交通新闻宣传工作。随着党和国家对农村交通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也变得越来越快,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先后实施了“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车”、“以桥代渡”、“千村公路扶贫”、“四好农村路”创建、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和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广大交通运输干部职工为了把这些民心工程打造成为惠民工程、便民工程、精品工程,全力以赴加快建设进度,严格监管工程质量,一条条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陆续竣工,一辆辆客运班车在城乡往来穿梭,一座座黄河浮桥使“天堑变通途”。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场面,交通运输干部职工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创先争优的优良作风,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一次又一次深入工程建设第一线进行采访,每时每刻不在鼓舞着我写出一篇又一篇反映交通运输干部职工精神面貌及“三通”民心工程给全县人民带来的便利和实惠,无时无刻不在督促着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奋勇争先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在交通运输系统工作的十多年里,我每年发表新闻稿件都在100篇以上,年年被省市县有关部门授予“新闻宣传工作先进”荣誉称号;交通文明创建工作也取得了累累硕果,鄄城县交通运输局已连续十二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我也多次被评为“全市交通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

生逢其时勇奋斗,征程从未有穷期。回忆往昔,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履职,努力工作,我问心无愧;展望未来,我将坚定信念,初心不改,砥砺前行,恪尽职守,再创佳绩,我信心满满。


0
0
0

还没有登录不能评论   去登录

网友评论:

当代散文

当代散文网